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骨量改变与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( bapwv)的相关性.方法:选择同时进行骨密度(BMD)和动脉硬化(bapwv)检查的体检人群为数据基础,按性别、年龄、每5岁为一年龄段分组、统计分析BMD和bapwv的检测结果.结果:男女峰值骨量出现在35岁,男性高于女性,40岁开始出现骨量丢失,且骨量与年龄成负相关性;男女动脉硬化出现在50岁,动脉硬化与年龄成正相关性;动脉硬化几率大于骨量减低的发生几率,男性动脉硬化和骨量丢失的发病率大于女性,分别为36.73%、27.29%和28.27、19.47%,;骨量丢失与动脉硬化的程度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;骨量丢失出现早于动脉硬化;男女骨量正常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31.62%、19.21%,骨量减低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50.34%、65.75%,动脉正常者骨量减低的发生率分别为21.42%、9.29%,动脉硬化者骨量减低的发生率分别为37.50%、45.28%.动脉硬化在骨量减低中的发生率大于骨量正常中的发生率,骨量改变对动脉硬化的影响更显著;两种疾病可以同时存在,男女分别为13.74%和12.80%无明显差异.进行相关性分析男性r=0.234(50岁以后r=0.340),女性r=0.410(50岁以后r =0.439).通过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,得出男性骨密度降低对动脉硬化产生的风险增加39%,女性骨密度降低动脉硬化风险增加69%.结论:骨量丢失与动脉硬化有正相关性,年龄越大相关性越密切,骨量丢失与动脉硬化可以并存,提示两者可能互相影响或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,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. |